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7月30日,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方网站的信息,强生公司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兰泽替尼,已在中国取得批准。此药品将与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埃万妥单抗联合使用,用于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已发生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年患者。这些患者需具备特定的基因突变,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 L858R置换突变。
此次批准基于III期MARIPOSA研究所取得的持续成果。该研究比较了兰泽替尼联合埃万妥单抗与单用奥希替尼作为高风险EGFR突变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兰泽替尼与埃万妥单抗的联合疗法能够相较于奥希替尼减少30%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PFS:23.7个月对比16.6个月)。此外,在次要终点方面,该联合疗法相比奥希替尼,延长了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9个月(25.8个月对比16.7个月)。
在安全性考察中,兰泽替尼联合埃万妥单抗的安全特征与两者单药的表现一致,主要为1级或2级不良事件。兰泽替尼是一种口服的第三代、可透过血脑屏障的EGFR TKI,能够同时靶向T790M突变与激活EGFR突变,同时保留野生型EGFR的作用机制。埃万妥单抗则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专门针对EGFR耐药突变与MET突变及扩增,能阻止配体与EGFR和MET的结合,进一步促进受体的降解并可能引发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反应。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居首位。据统计,国内每年新诊断的肺癌病例超过百万,占全球肺癌病例的三分之一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比约85%。其中,EGFR基因突变是此类癌症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约40%的中国患者携带这种突变。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